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三百二十一节 南京见闻(2)

第三百二十一节 南京见闻(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西方城市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排污问题,其实只是一个小问题,在中国的多数城市,一直都不是问题。

因为中国城市跟西方一样,大多数都位于江河附近,目的并不是为了水源,而是为了排污,这一点跟西方是有不同的。因为发达的井文化,让中国人是可以离开河流居住的。但古代的排污就无法离开河流。

在请修南京官沟之前,雷广源已经参与过北京、广州等南北方各大城市的水利工程修复和工程技术的总结编制工作了,拥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北京的排水系统,显然是这个时代北方的巅峰,因为皇城根下,是不计较成本的,技术也就能达到最高的高度。其中又以皇宫为最高峰。北京皇宫的排水系统十分庞大,长度超过15公里,其中暗沟长度将近13公里。这些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皇宫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并同周边的外金水河、南中海等水系相通。皇宫内的明、暗排水沟大多是石质,结实耐用。所以几百年来一直正常工作。

南方跟北方的情况不太一样,南方多雨,动辄暴雨倾盆,以北方的排水技术,又基本上很难应付南方的大雨。可是法国工程团队发现,即便是中国南方的城市,遇到大雨的时候,也很少发生积水现象。尤其是在古代排水沟修复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少了,根据他们的数学计算,他们认为当地的排水系统不可能承载那样大的雨量,经过长时间对中国古代营造方法的研究,以及实地考察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奥秘,那就是南方城市中普遍修建了大量的水塘。

他一开始以为,这些水塘与欧洲城市里的喷泉相似,可能是为附近居民提供用水的公共设施,可研究了这些排水系统之后,他们发现,这些水塘至少不单纯是用水设施,而且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内大量的河湖水塘,在大雨天,容纳了排不出去的雨水,让建造在高处的城市和街道不至于淹没。

中国人城市选址的方法,法国人已经找不到了,因为清朝人不需要为城市选址费神,清朝的大城市,明朝时候都存在了,明朝人也很少为此费心,因为明朝的城市,元朝时候也基本存在了,元朝时候的城市又是宋朝时候形成的,至于宋朝人也有唐朝人留给他们的遗产。

总之大规模进行城市选址的工作,已经断绝了上千年,基本上不可能找到当时城市建造者们选址的思考方式了,后来发现一些经验在属于迷信范畴的风水学中传承了一部分,但风水学的传承太多迷信,又加上以讹传讹,夹杂了太多迷惑人的东西,通过研究整理,发现了一些古人选址的办法,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取水就会不便,打井都打不出来,太低污水就排不出去。

这些城市营造方法,都写入了一本《中国古代城市建造办法》的论文集中,在全世界发表了。其中就有许多中国传统工匠贡献的知识。

这些论文集现在依然在增厚中,给排水是其中最丰富的地方。

南京因为没有受到破坏,之前的给排水系统还能工作,因此也就不存在修复的问题,拖到十年前,维修时发现,已经有一些破损之处,雷广源向皇帝汇报,起先是因为明朝皇宫年久失修造成的排污问题,周琅召见他仔细询问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座城太老了,不仅仅是皇宫,整座城都需要维修。

周琅所幸就让样式雷家族负责,用他们过去营建皇宫的思路,对全城进行一次规划,并且允许他们借用科学院的法国专家,集中外最优秀的人才的智慧,打造一座中国城市的典范,树立典范不是乾隆式的好大喜功,而是周琅希望用首都带动全国的城市发展。就好像率先在南京修铁路一样。

样式雷接受这个工作后,迅速对全城的水道进行了摸排,发现了大量的问题。南京的排水系统分为明渠和暗渠,皇宫等讲究脸面的地方,用的是暗渠,民居附近就是明渠,明渠又跟城内河流、水塘以及城外的护城河连通,形成密集的城内水道网。但是因为长期缺乏维护和监督,一些官沟,居民架屋其上,水道浸失其故,暗渠堵塞严重,其内腐物堆积,臭不可闻。

显然南京缺少一个管理给排水的部门,当时内务府钦工处还未和工部合并,就在钦工处下设了一个水道局,后来都并入工部都水司了。

古代对排水系统的管理很不规范,虽然都有定期维护的制度,可是缺乏一个长期管理的机构。唐朝时候甚至每次维修官沟,动用的都是軍队。清朝晚期排水系统没有正规维修,导致龙须沟这样的排水沟淤积严重,臭不可闻。

南方多雨,淤积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依然出现了征召。周琅给样式雷的命令是,除了要修复古老的官沟,恢复城市给排水系统之外,还要让他们重新规划这个系统。不能只是皇宫的下水道是暗沟,全城的下水道都改成暗沟,而且要为定期的维修预留出入口。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南京城内的明渠全部改为下水道,排污水道直接通往长江,并设计了普通的雨水道,跟城内的池塘、湖泊连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